近期,鲈鱼、生鱼、鳜鱼等多种鱼类纷纷出现产后综合征,死鱼的现象屡见不鲜 ,已经有好几个养殖朋友深受其害。
PART.1
产后综合征鱼体特征揭秘
经过实地观察与解剖研究,我们发现这些患上产后综合征的鱼,从体表特征来看,并没有特别显著的异常,仅仅是偶尔会在下颌、体表或者鱼鳍部位,出现微微发红的迹象 ,不仔细观察的话,很容易被忽视。
展开剩余73%当我们解剖这些鱼之后,才发现隐藏在它们体内的大问题 —— 肝脏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 。有的肝脏颜色发生改变,变得暗淡无光;有的质地变得脆弱,轻轻一碰就容易破碎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部分鱼的卵巢上还出现了充血现象。
PART.2
持续死亡的真相:肝胆综合症
有些鱼即便成功产完卵,当时看似并无大碍,可过不了多久,一周左右的时间,就会出现稀稀拉拉的死亡现象 。这背后的罪魁祸首,正是肝胆综合症。
在产卵前,鱼体的营养主要供给性腺发育,导致肝脏和肠道的营养相对缺乏,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产卵后,鱼体需要快速恢复体力,但由于肝脏已经出现病变,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解毒工作,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也受到阻碍,从而导致鱼体免疫力持续下降,抗病能力减弱。即便当时没有死亡,也会因为肝胆综合症的持续影响,陆陆续续走向死亡。
PART.3
破局之道:全方位池塘管理策略
1、多开增氧机
在怀卵甩籽期间,鱼体的活动量增加,对氧气的需求也相应增大。一般建议在养殖中,早上 7 点溶氧不低于 4.5mg/L,傍晚 6 点溶氧不低于 5.5mg/L,溶氧平均需保持在 5 - 8mg/L 。白天增氧设备要保证 5000 斤鱼 / 台(2 - 6 两规格),功率 1.5kW,晚上增氧设备不低于 3000 斤 / 台(2 - 6 两规格),功率 1.5kW。
2、大量用菌
大量用菌也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方法。在养殖水环境中使用生物制剂,如 EM 菌、光合细菌、芽孢杆菌、乳酸菌等有益菌,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,降低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。
3、勤改底
勤改底是保持良好底部环境的关键。改底可以增加底部泥土的通透性,使水中氧气含量增加,有利于鱼的呼吸 。改底还可以去除底部的病菌和寄生虫,减少疾病的发生 。
4、内服保健与体质提升
在产卵前后,鱼体的营养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此时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营养,做好保健工作,就容易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,引发各种疾病。建议开春提前内服胆汁酸和幸福100,为鱼体提供营养,修复肝脏健康,减少开春产卵综合征损耗。
发布于:山东省